世界睡眠日 解析后疫情蓝海的心理数字疗法市场

世界睡眠日   解析后疫情蓝海的心理数字疗法市场
 
一、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概览
 
(一)心理健康服务概念与定义
 
心理健康对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内在的和重要的,它影响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行动,它支撑着我们做出决定、建立关系和塑造我们生活的世界的能力。心理健康也是一项基本人权,它对个人、社区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心理健康具有内在的和工具性的价值,帮助人们连接、运作、应对和发展。
 
狭义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导来维护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活动,广义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利用一定的原则、手段和方法解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按照心理健康服务对于服务提供者的专业程度要求分类,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划分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以及泛心理健康服务三类。
 
心理治疗服务:心理治疗服务是治疗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的专业诊疗手段,专业程度高。服务提供者主要是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目前随着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的发展,一部分的数字化平台也可以提供相应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一般是针对有轻度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痛苦等人群的咨询服务,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服务提供者主要有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以及有资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组织等。
 
泛心理健康服务:泛心理健康服务一般是为普通用户提供如替代型心理服务、身心灵服务、情感咨询、职场咨询、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情绪管理、冥想助眠、情感倾诉、积极心理社交等轻量级心理健康服务,专业知识度要求较低。服务提供者主要为有资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组织以及各类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心理咨询、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二)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产业链
 
目前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上游主要为药物研发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以及数字技术开发企业;中游主要为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有资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组织、政府设置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心理援助部门,以及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等;下游分别覆盖需要泛心理健康服务的消费者或患者。
 
三)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现状
 
虽然目前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长期存在。专业心理治疗资源仍面临严重紧缺问题,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相比,仍有较大缺口;心理咨询与泛心理健康服务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认可,已经成为专业心理诊疗之外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社会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未来心理咨询及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将持续快速发展。
 
a)供给端:心理治疗资源面临紧缺
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医院的精神病床位数为65.3万张,床位数以14.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中国每十万人精神病床位数为46.2张。中国的心理治疗医生资源处于严重短缺状态,据国家卫计委数据,2020年中国精神病医院执业医师仅为40,490人,执业助理医师仅为45,432人,每十万人精神病医师仅为6.1人,与美国的12.7人,日本的11.9人相比有很大差距。
 
Nature中相关研究认为,每十万人60张精神病床位被认为是最佳情况,其中30张为最低水平,25-30张是轻度短缺,15-25张被认为是中度短缺,少于15张则被认为是严重短缺。
 
b)需求端: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大幅增加
受新冠疫情影响,随之而来的经济下行、健康担忧等问题,都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各类精神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患病率本就较高的抑郁症与焦虑症受疫情诱发,增长迅速。其中,疫情第一年全球抑郁症和焦虑症病例增长率达25%,与此对应将增加的重度抑郁症病例和焦虑症病例分别达5.3亿及7.6亿人。
 
除新冠疫情的影响外,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71%的心理障碍患者没有得到任何的心理健康服务,而且全球心理健康服务支出仅占全部健康支出的2%。目前全球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但心理健康服务渗透率依然较低,供需关系仍不匹配。
 
二、中国心理数字疗法行业概览
 
(一)数字疗法定义与分类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是一种基于软件程序的疗法,为患者提供循证治疗干预以预防、管理或治疗疾病。2017年7月,美国FDA发出了首个数字疗法用于物质使用障碍(SUD)临床治疗方案的批准。自此,数字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数字疗法在现有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手术、放射和物理治疗)及心理行为等治疗方法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循证治疗和疾病管理的方式。 
 
根据DTA分类标准,数字疗法可分为记录身体状况、管理或预防疾病、优化药物治疗、 疾病治疗四类。区别于宽泛的数字健康概念,数字疗法有以下重要特征:
 
 
✔ 基于循证医学和软件程序的疾病管理、干预及治疗方式,为特异性患者群体、狭义临床适应症设计;
 
✔ 核心是循证医学算法驱动的软件,具有高度规划和针对性;
 
✔ 国际上医疗类数字疗法产品受美国FDA、欧盟CE等监管。而中国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数字疗法产品的分类包括治疗计划软件、影像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决策支持软件、体外诊断软件和其它(康复训练软件)等。根据产品描述和预期用途可综合判断风险等级,进而适用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如不属于医疗器械,则监管要求相对简单,产品无需遵循医疗器械相关法规进行研发、临床试验与注册生产。充分的临床试验数据以验证产品有效性是数字疗法产品开发和监管最为重要的因素。
 
数字疗法的研发和应用基于大量医疗健康数据所形成的数字生物靶点。数字生物靶点(Digital biomarker)是由一个或多个数字化表型构成,通过循证医学验证,与疾病相关联的数字化标志物。数字疗法的应用为根据用户的个体差异,大量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 
 
按照治疗方式,数字疗法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仅软件即可产生治疗效果,如利用VR辅助入睡;软件+药物产生医疗效果,或可减少药物使用或增强疗效;软件+医生协同产生医疗效果,增强医生的干预和指导作用。
 
特定的使用场景、高循证医学属性、强监管力度是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的主要特征。心理数字疗法(DTx)产品因其作为医疗产品存在临床风险,必须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且安全才能获得批件成为临床治疗方案。数字疗法的开发需要针对特定心理用户群体、适应症及临床症状而开发。
 
(二)心理数字疗法行业现状
 
1)心理数字疗法商业模式
目前,心理数字疗法企业主要有5大商业模式,按照使用方、渠道方、支付方的不同,总体上可分为2C模式、2B模式、2G模式、2H模式、2I模式。各模式在使用方式、支付形式、产品特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2C模式:该模式直接面向个体患者或个人用户,通过一次性购买或服务订阅等方式,将产品销售给个人。2C模式是当前主流的商业模式,也是大部分数字疗法企业优先选择的商业模式。该模式下,DTx企业可较快获得盈利。
 
2B模式:该模式面向企业团体(雇主端),将DTx产品销售给企业 团体,再由企业团体将产品作为员工福利等形式提供给员工。由于中国企业对于员工心理关怀的重视程度相较欧美普遍不足,未来有巨大的探索潜力。
 
2G模式:以政府购买形式,将DTx产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可免费获得或以一定比例报销费用。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视,未来或形成稳定需求。
 
2H模式:医院是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必要途径。DTx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由医生通过处方形式向患者开具DTx治疗方案。
 
2I模式:2I模式是最值得探索的商业模式,相比成熟的欧美市场,中国在商业医疗保险支付模式上长期存在不足。一方面,险企通过数字疗法对疾病进行干预,实现保险控费效果;另一方面,险企利用DTx产品实现差异化营销,增量获客。
 
2)心理数字疗法产品形式
数字疗法DTx作为全新的医疗方式,催生了更多形式的产品和治疗形式出现。目前,心理数字疗法产品主要分为VR/AR类、可穿戴设备类、应用程序类、游戏互动类等,且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目前VR技术在数字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部分产品已获得NMPA批件。
 
 
3)心理数字疗法研发现状
目前,数字疗法临床研究主要由学术界推动,根据clinicaltrials.gov数据,由高校、医院等科研机构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占比约70%,而由企业主导推动的临床试验数量约占30%。
 
从疾病领域分布角度看,数字疗法已在大部分疾病领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其中也涌现出一些热门的研究方向,例如精神障碍、行为和认知障碍、肿瘤疾病等,并已经产生了一些行业领先的数字疗法公司及产品。
 
4)心理数字疗法应用场景
目前,心理数字疗法在睡眠干预、儿童注意力训练、物质使用障碍、认知障碍等多个适应症均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黄啸教授表示:心理数字疗法未来有更多探索的可能,应用的潜力十分巨大。
 
数字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行业内的认可。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遵循循证医学原理,并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数字疗法可以突破医疗资源不足,和治疗场地、时间等限制。
 
 
三、中国心理数字疗法市场规模
 
数字疗法DTx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主动干预手段,未来有望持续深入渗透到心理健康领域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中,充分调动患者参与心理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协助患者改善其行为和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服务按专业程度可以划分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以及泛心理健康服务。
 
2022年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1,336.8亿元,其中数字疗法占比约为0.6%。随着数字疗法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国家多项政策推动数字疗法市场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2025数字疗法在心理健康服务市场中的比重将达1.1%。
 
 
心理治疗类
中国心理治疗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72.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6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1%。沙利文预计,2025中国心理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06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7%。目前,获批医疗器械许可的心理数字疗法产品仍不多,2022年渗透率仅为0.4%,未来随着数字疗法的专业性提升,会有更多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投入使用,2025年渗透率或达1.0%。
 
心理咨询类
中国心理咨询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6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1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9%。沙利文预计,2025年中国心理咨询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0%。
 
作为心理疾病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超过97%的精神科医生向患者推荐心理咨询作为辅助治疗。随着对心理健康认知提高,用户对心理服务的付费意愿增强,心理咨询行业及数字疗法市场获得增长动力。相比心理治疗类的医疗级数字疗法,心理咨询数字疗法行业壁垒稍低,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入局该市场。
 
泛心理健康服务类
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3.3%。沙利文预计,2025年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6%。
 
泛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在2019年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用户需求暴增。大量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的涌现,提高了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的需求匹配,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未来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这也给数字疗法带来了增长动能。
 
四、中国心理数字疗法市场驱动力
 
当前中国心理数字疗法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沙利文认为,随着中国政府对于心理服务行业以及数字疗法相关医疗审批的大力支持、社会对数字疗法的认知不断加深、中国经济发展推动消费者的付费治疗意愿、以及人工智能、XR等新兴技术进步对于数字疗法的创新推动,中国的心理数字疗法市场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 国家政策对于心理数字疗法的大力推动
心理健康是公共卫生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健康中国战略重要方向之一,中国政府逐渐重视推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以改善当前中国心理服务系统的低覆盖率;同时心理数字疗法结合了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特点,能够提高心理服务的可及性、连续性和降低费用负担,因此一些地方性政府也针对心理数字疗法推出了各项积极措施来推动心理数字疗法市场发展。
 
✔ 社会对于数字疗法的认知不断加深,消费意愿增强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人群基数大,行业供给端存在巨大缺口。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心理健康产业仍发展缓慢,相关心理健康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短缺,相关涉及心理咨询的细则法规与监管缺失。未来,随着行业的逐渐规范化、心理数字疗法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专业人才的缺口,推动远程医疗发展。此外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也在不断增强,数字疗法商业化前景较为光明。
 
✔ 人工智能、XR等新兴技术对于数字疗法的推动
数字疗法是基于高度循证医学证据,通过AI赋能的软件程序驱动产生效果的全新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疗法将进一步快速发展。此外,已经有部分企业借助XR技术来提升数字疗法的沉浸感,使用VR眼镜等设备帮助解决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及成年人的药物成瘾性等心理问题,这些新兴技术的爆发都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疗法的创新与发展。
 
五、中国心理数字疗法市场发展趋势
 
沙利文认为,中国心理数字疗法市场未来适应症将进一步扩宽、针对不同阶段适应症的研发更加精细化,相关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得到确立,另外AI、XR、IoT等新兴技术也将进一步促进心理数字疗法产品的创新。
 
✔ 心理数字疗法适应症进一步扩宽
目前中国心理数字疗法适应症病种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以及其他精神心理类疾病上,随着市场对于数字疗法认知的不断增长,数字疗法企业将在适应症上越来越细分,针对适应症的不同特征、阶段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开发,预计未来心理数字疗法的适应症病种范围将进一步得到扩宽。
 
✔ 相关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立行业标准
中国数字疗法市场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是将其划转到传统医疗器械目录下,暂未有针对数字疗法专门的管理文件和审批通道,暂依照医疗器械规则进行监管和审批。参考美国、欧洲等先进市场的经验,未来中国数字疗法的相关监管法规将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内各心理数字疗法产品进入成熟的商业化阶段,更多统一的行业标准将被确立,从而进一步规范化中国的心理数字疗法市场。
 
✔ 新兴技术助力数字疗法创新
AI、XR、IoT设备等新兴技术的进步都将助力数字疗法进一步创新。当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应用了VR设备结合数字疗法来治疗儿童多动症、成人药物成瘾等心理疾病。未来随着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如IoT设备实时监控病人脑电、心跳等生理指标,识别病人实时身体状况反应,并结合科学的治疗方法赋予恰当的刺激,AI通过智能化语音识别、语义分析,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陪伴服务,心理数字疗法产品将进一步创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